三個半月的疫情是場漫長的暑假
今天來聊一下我對高端疫苗的看法,以及我對疫情這三個月以來的總結。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1-08-29

Hi ~

8/30 一早,我會搭火車到北部,睽違三個多月後再次造訪我在新北的住處。隔了好幾個月,想必房間與腳踏車都要重新打理一番了。不知道那些熟悉的景象是否一如往常呢?

今天來聊一下我對高端疫苗的看法,以及我對疫情這三個月以來的總結。

我該打高端嗎?

開放 BNT 疫苗意願登記後,我登入平台把四種疫苗都勾了起來。說來也有趣,之前我還在煩惱是否應該勾選高端疫苗,並一度做出其實暫時不該勾選的結論,不過這兩天我卻改觀了,根本超級髮夾彎🤣

如果你剛好不是醫藥專業,或許你會跟我一樣,對於高端疫苗相關的專業資料與討論感到不知所措。各方報導與專家解讀可能帶有不同的利益與立場,讓資訊判讀更加困難。此外,不同黨派還用疫苗認同做為辨別敵我的標籤,彷彿接種 AZ、高端就是泛綠陣營的驕傲,而莫德納、BNT 就是泛藍白陣營的神藥,但病毒感染人可不看你顏色啊!好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都有不同廠牌的疫苗陸續進貨中,人們想把疫苗當自助餐打的奢侈需求多少也能被滿足才是。相對於 COVAX 把科興疫苗引進南非還被拒絕的狀況,倒也是幸運多了。

就我對資料的不專業理解,高端疫苗二期試驗解盲出來的數據還不錯,已知的副作用機率比其他幾種主流疫苗稍低。而對病毒原始株的保護力,以中和抗體效價(我理解為有效抗體濃度)推斷,應有比 AZ 稍高的保護力,這個推論方法俗稱免疫橋接。

以這個資料而言,當時我認同免疫橋接是在未做三期試驗前推估保護力的最佳方法之一,但偏偏也正是這點讓我不想立刻接種高端疫苗。雖然理論推斷是科學的核心應用價值之一,但在生物醫學與經濟這幾種領域,沒有實證研究的結論我還真不敢信。畢竟這兩個領域面對的都是混沌系統,歷史上也都曾因錯誤的理論造成重大損失,我想人類的智慧尚不足以給我信心去接受未經實驗檢視的理論推算,何況人體免疫是如此複雜的機制呢?

不過這樣一來我也開始思考,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我才會認為可以打高端了?如果不是等年底在南美做的三期試驗結果出爐,就是看臺灣下一波疫情爆發後,接種高端的人是否有顯著的突破性感染現象。但要是等到那時候我還沒接種疫苗,大概也已經相當危險了吧……可能只能像這次一樣,早早回到臺南老家避難。以其他廠牌疫苗的熱門程度與到貨狀況,大概只能拼拼看一兩個月內有沒有機會打到 AZ 了。

幾天後,高端疫苗施打開放至 20 歲可以施打,也就是只要到意願登記平台勾選高端,甚至在我上北部前就能接種一劑疫苗。不過基於我原先的想法,我並未勾選高端疫苗,便看著部分朋友在 IG 曬出高端小黃卡,有幾位還順帶嘲諷了吹箭傳聞一番。

不過就在前天,WHO 疑似露出了高端接種後的抗體濃度變化資料,雖然我不確定是否為真,但大抵內容是接種兩劑後,抗體濃度也會隨時間下降,但不清楚和其他疫苗相比速度如何,這個就有待後續觀察。

此外我也開始想,糾結於高端疫苗與病毒原始株的保護力是否真有意義?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倘若臺灣不幸有下一波感染爆發,我也會先猜是當今最流行的 Delta 變種。既然目前主流疫苗對 Delta 變種的保護力都較原始珠稍差,那麼高端與其他疫苗的差距可能也不見得很大。既然疫苗只防重症不防感染,年輕人又相對不易重症,從這角度來看高端疫苗或許也是可接受的選項。極端點說,就算高端等同生理食鹽水(WTF??),臺灣目前接種高端的人口也只有 5%,其他 40% 的人都施打了有效疫苗的話,有這些人在我身邊也比較安心吧。

如果早幾天想到的話,說不定我也能先打一劑疫苗再上北部了。但畢竟不該以結果回推決策品質,既然我幾天前就認為不應該施打,即便這可能讓我損失提早打到疫苗的機會,忠於我當時的決策理由才是合理的。總之目前是全勾選了,接下來就看有機會接種哪個廠牌的疫苗,就目前情勢而言可能還是 AZ 高端比較有機會排到。

不知道你是否也在等疫苗呢?

就像再放一次暑假

如果去年三月的疫情是輛坐過站的列車,那今年長達三個半月的疫情就是名符其實的暑假了。這段時間弟弟在家遠端讀研究所,爸媽也都在家。對我來說,難得又回家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上一次已經是接近十年前,是我尚未到臺北讀大學的時候。

三個半月前,5/15 一早看到 +180 這數字,當下就決定收拾行李,幾小時後我就回到了臺南老家。雖然這長途移動可能有自私的嫌疑,不過當時評估自己並無接觸史與症狀,臺南才是我有機會長時間不出門的住處,整體來說風險更低才對。此外,為了應對明年我可能搬離北部,我也陸續建立了不少全遠端工作的機制,正好當成壓力測試。

剛回臺南那幾天,還真不太適應這裡的生活。首先是弟弟比我更晚睡,但我們得睡同一間房,這無疑破壞了我們兩人的作息。運動方面,既然去不了健身房,也只能網購兩隻 10kg 的啞鈴搭配瑜珈墊來做自由重量訓練,訓練品質自然是少了些,也沒辦法像之前一樣主導自己的飲食。最重要的是,家裡並沒有我的房間,習慣住單人套房的我平時要在家裡的公共空間工作,那種被注視的幻覺讓我非常焦慮,為此還爆發過不少爭執。好在有耳機幫忙蓋掉噪音,我也漸漸學會在家人走動時依然專注於工作,也調整出了能搭配家人作息的行程。一個月後,我在臺南的生活大抵上已適應如常。

這段日子中最開心的,正是和家人同住的時光。雖然我們家不算是關係十分緊密的家庭,平常爸媽工作一週有三天不會回家,我主要在新北生活,而我弟弟也搬去雲林讀研究所,是這次疫情讓我們再度團聚。當然不是說沒有衝突,同住後家人彼此的缺點也會放大,但總體而言依然是久違的家庭生活。

世上和我最親的人就是我弟弟。在臺南雖然沒辦法和他雙排打電動,但我們吃飯時會一起看動畫,幾個月來也看了不少知名作品。像 JOJO 的奇幻冒險、鋼之鍊金術師與暗殺教室,我都覺得相當精彩。「所以你為什麼不能在臺南生活就好?」弟弟這麼問了,我聽得出他的意思,但也只能語塞。不曉得他是否也知道,我們在彼此心中的位置是一樣的。

是啊,除了某些藝文活動與課程多在北部舉辦之外,臺北有什麼好?既然不會影響工作,那除非是樂團與老朋友,似乎還真沒什麼放不下的。就是因為如此,我才會希望在明年底離開北部,和我女友展開下一階段的生活。畢竟如果可以選的話,為什麼要選擇遠距戀愛而非遠距工作呢?我們已經遠距七年了,彼此都很期待一起生活的日子。屆時或許需要一些磨合,但總比現在更好吧。

然而工作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我的同事們早已習慣遠距工作的步調,但客戶們可未必。疫情一來,不少客戶的專案進度變得緩慢,除了同事沒辦法再上實體課,這時候又有誰要開發表會呢?於是我這邊也連帶受到影響。即便我建立起收入分散的機制,工作收入變少依然帶給我許多焦慮。

但也正有如此機會,我和同事們除了運作直播課程外,也加速投入事業的基礎建設,重新拾起那些因平時忙著賺錢而被擱置的優化專案。對我來說,筆記系統的整頓讓我進入 Obsidian 的世界,也間接帶來寫作上的突破。最重要的或許是這份電子報吧,自從有了這個新嘗試,你我之間建立了更真實的連結,收到回信時真的讓我非常開心。

以往只有大學前的寒暑假我會這麼長時間在家,現在就像再放一次暑假。媽媽煮飯不愛放調味料,說好聽是清淡,說實話是沒什麼味道,但這個「沒什麼味道」也是好幾年沒吃這麼多了。爸爸那只在週日早上煮的咖啡,因為我喝咖啡會心悸腹瀉之故無福消受,但這咖啡香也成了家庭記憶的一部分。

接下來的這年,便開始倒數我在北部的日子。下週我會來盤點那些在北部未能完成的事,希望能在最後這段時間把它們都處理好。

所以,如果我們很久沒約吃飯了,明天開始我會回到北部,可以趁下一波疫情爆發前來約一發囉😍

柏儒


近期作品

不喜歡,覺得做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