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速寫:什麼才是真正的盡力、我不等於我的意見、主動催客戶進度
難怪 youtuber & podcaster 都喜歡互相 feat,除了互相曝光以外,對談期間所擦出的火花也是亮點。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2-07-02

嗨!

這星期發生一件令我感到十分驚喜的事,就是我與朋友的討論也出現在朋友的電子報中!

一開始本來是朋友先發問,我寫好回覆後覺得內容蠻完整的,不如在上期的電子報中分享吧。後來朋友也在自己的電子報中寫到她的看法,對同一議題的兩種不同角度彼此對照,讓我有許多額外的收穫。

其中一個是,原來這個朋友會這麼詮釋我的看法,果然很有她的個人風格呀!而另一點也在於延伸出來的議題,是我之前沒有想得這麼透徹的,也讓我有更進一步的思考方向。

難怪 youtuber & podcaster 都喜歡互相 feat,除了互相曝光以外,對談期間所擦出的火花也是亮點。我自己就很喜歡這樣的討論,當然前提是互相激盪,而不是僅僅是單方面訪問而已。

這次我們是用文字寫作的方式,彼此有充裕的時間完整思考並表達,如果是即時的話我想就沒辦法說的這麼完整。不過即時對談也有另外的好處,許多靈感就是在說話的當下才出現的,這未必是獨自沉思有辦法做到。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蠻想試試看。

🦄🦄🦄

是說這週本來忙完一大波進度後要去林園找女友幾天,不過女友公司居然出現兩個確診個案,只好臨時喊停。好在女友快篩兩次後皆為陰性,目前也維持正常上下班。我想如果一週內沒有出現更多同事確診,兩位個案也康復解除隔離的話,應該暫時就安全了。

好一陣子沒有 follow 疫情的狀況,難得看一下疾管家的 line,居然數字已經降到 3 開頭,看來已經從高原期慢慢下來了。聽說暑假有不少人頂著 3+4 依然出國,不知道後續狀況是否會再有變化。

不過觀察家裡附近的狀況,感覺多數人還是已經習慣了正常生活的步調,可能就是比之前多戴個口罩、出入酒精洗手等等。或許不是所有人都滿意,但既然民意與政策相對傾向共存路線,那就把這條路穩穩走好吧。

🦄🦄🦄

最後也想徵求一下有「催人進度」經驗的朋友,好想問要怎麼有技巧的催進度,才能在拿到進度的同時不要破壞太多關係🥺 我又不是對方主管、PM 或父母,實在是很不喜歡這樣催,但遇到不把死線當一回事的合作對象,好像還是得主動去催才行。

如果有方式可以預防的話就太棒了,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柏儒


久未聯絡的學長突然密我

在發佈健身房的動態後,被久未聯絡的學長按讚。難得聊起來,自然也交換了一些近況,得知學長的副業剛好是健身教練。

我不由得想起那個都市傳說,如果很久沒聯絡的同學朋友突然聯絡,要不是有急事,那大概是保險或直銷。我想他有充足的動機聯絡我,但這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嗎?如果我知道學長是健身教練,比起不知道的我來說,這不是太好了嗎?如果我有需要,我就多一個人可以諮詢了。

我想真正的問題是,如果對方聯絡自己的動機是出於利益,是否兩人之間還有真正的感情?這個問法有點問題,因為私人交情和商業利益並不完全衝突。至少我看不出來「把對方想成只為利益來聯絡自己」有什麼好處,無論這是不是真的都一樣。如果這麼做的話,是否自己才是主動破壞交情的那一方?

聊到一半,學長問我是否還在臺北,我就直說接下來都在南部了。假如他只為了利益聯絡我,應該聽到這裡就要找機會結束話題了吧?但當然沒有,就像我們以前一樣繼續聊天,並在我也覺得差不多的時候主動結束話題,整個過程挺舒服的。

說到底,就算是銷售考量,也應該會慢慢加溫,等我真的有需求了再做生意吧,這樣不是很好嗎?反而是太過急切的銷售,或是想用人情壓力成交,這才令人感到不適。把交情當做籌碼,那自然怪不得對方無情。


無條件的給予

重點不是不對任何人抱持期待,而是不對自己對他人的幫助、贈禮、分享期待回報,因為那是純粹的給予。

加上《給予》那本書的觀念,正是因為這樣的給予是經過拿捏、並非有求必應,因此才有本錢不求回報。完全無私加上不求回報,很快就會變成表現差的給予者。


我不等於我的意見,隨時可以調整

瓦基那篇關於意見的文章還蠻有意思的。

我不等於我的意見,我的意見隨時可能會調整,所以否定我的意見,並不等於否定我。

把這一點放在心上,或許可以用更健康的心態來看待討論。


真正的盡力,是在長期可持續的前提下打出最高輸出

我剛學重訓的前兩個月,每一次學深蹲都一定會吐,連吐了好幾個禮拜。連教練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底是怎麼回事?

後來我搞清楚為什麼了,因為我超愛逞強🤣 總是直到我根本無法繼續了才喊停,然後就是去廁所狂吐,根本無法繼續訓練,只能下課。

多吐幾次後就發現,因為自己心肺能力不是很好(兵役體檢時因心臟相關問題被判免役),在我腳沒力前心肺已經撐不住了。一開始會喘,之後會有輕微耳鳴,接著是頭暈,最後就是吐。我每次都超暈的時候才放棄,之後只能去廁所爆吐一波結束訓練。

我的確是撐到極限了,但結果並不好。

第三個月開始我學乖了,只要很喘就繼續休息,有感覺到耳鳴就馬上停,直到身體恢復後再繼續。雖然做做停停花了不少時間,效率好像很差,但因為不會中斷訓練,我反倒學會深蹲並且慢慢進步了,教練表示欣慰(?

這次我都在離極限很遠之前就停,訓練成果反而更好了。

gray scale photo of man sitting on bench press
Photo by Jesper Aggergaard on Unsplash

後來我想,關鍵在於長期總輸出。

超越極限、再創顛峰聽起來當然很爽,也能帶來成就感,但是抵達極限後往往也需要一段大休息來恢復。短跑型的小專案或許可以,但像運動這種長期生活習慣就很不適合這麼做。反之,適度控管疲勞,掌握訓練與休息的節奏,可以讓一週的總訓練量更高,成果反而更好。

或許對我來說,瀕臨極限的感覺是一種盡力的證明。而盡力則是有好好努力,是在道德上值得嘉許的表現,因此每當自己有盡力的感受時,內心就會誇獎自己一番。

不過,從成果的角度看,我還是要一直提醒自己:提昇長期總輸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以為自己有盡力的感覺。

瘋狂燃燒甚至 burn out,這會有盡力的感覺,但這只是短期型的盡力,並沒有續航力,明顯也不健康。

真正的盡力,是在長期可持續的前提下打出最高輸出。


干我屁事

Soking 寫過那篇「干我屁事」的概念好像蠻有搞頭的。

每個人都有其注意力焦點,超過焦點太遠的訊息是無法被大腦解析成資訊的。 對於人的實際行為非常有解釋力。

這麼一來,「跟自己有關」絕對是注意力的鉤子,《B2B 實例廣告聖經》也有提過這一點。


Demo 時背景相似比成果更重要

對客戶 demo 簡報作品時發現,他不會看上我認為設計最好的作品,但會讚嘆跟他背景一模一樣的簡報。即便在我看來設計未必最好,但從對方眼中看來,是「天哪我這種專業內容的簡報竟然可以做成這樣!」

對客戶來說,重點是要貼合他們的親身經歷與應用場景,至於我的設計能力未必是對方有辦法辨別的。在對方眼裡,說不定和某些我覺得不夠強的人一樣,都叫做「已經很好了」。


還要我主動催客戶進度

在專案最後等待客戶翻譯時,客戶說下禮拜會提供檔案,不過並沒有。正好我那陣子忙,就多等了一陣子後再次詢問,客戶連忙抱歉說下週會交檔案。

一週過去後,並沒有交。

我實在是覺得有點火,或許我自己是沒那麼急,但主要的情緒來源是對方沒有信守承諾吧。再這樣下去,到底哪一天我才會拿到檔案呢?這個案子有辦法結案嗎?越想越不安,還上網 google 了一下該如何催進度🙃

最後我決定去電對方主管,禮貌詢問目前是否遇到非預期的困難,是否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在電話中聽見對方主管轉頭詢問到底還要多久,最後主管給我明天下班前會交的答覆。

隔天,客戶並沒有交付檔案。我想等到 23:59:59 都還沒寄來,那的確是失約了。

我再次致電對方主管,這次得到今天下班前會交付的答覆。雖然我不太願意這樣說,但我還是提了一下,若五點半我還沒收到檔案,會再次致電與您確認。

下午五點多,我在前往健身房的路上接到對方電話,說檔案已完成,但檔案太大無法用 email 傳。我詢問平常是如何傳遞較大的檔案,對方說用 line,我便給出了我的 line ID 請對方加好友。

最後我的確收到了檔案,終於結束這場催進度的鬧劇。

Photo by PK on Unsplash

事後我不禁想,這次還好我這邊不算急,如果對方的延誤會拖累我的進度,那可就麻煩到不行。

回想整個過程,五月時對方答應下週要交,搞不好根本就放在一邊沒有做。雖然不確定是為什麼,但說不定是根據對方催得多急來安排優先順序。那這樣的話,是否催得越兇的人才能更早拿到成果呢?如果對方直接擺爛,我又該怎麼辦?難道非得走到最後,照著合約來嗎?

這種把承諾當屁的人真的會讓我很氣,但我得接受世界上就真的有這種人,嘴巴說出來的話沒什麼 credit。要學習的是怎麼跟他們共事,或者最少最少把進度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