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
對我來說,這 40 項中唯一不可捨棄的就是正直。唯有這一項如果失去,我會認為我的人生面臨徹底的失敗。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1-02-05

前陣子自己做的測驗,如果我要從以下 40 個概念中選擇我最重視的幾個,我會怎麼選擇呢?

篩選過一輪後,我把我最重視的價值分成三組,優先順序分別是:

  1. 正直、誠信
  2. 智慧、好奇
  3. 自由、選擇、獨立自主、自制、積極

雖然包含許多概念,但每一組內的概念是互相連通的,歸納起來就是三大組。

至於是怎麼排序出來的?就是很殘酷的想像如果我只能選一組,我會厭惡沒選哪組的自己?再來是只能選兩組,我又會厭惡沒選哪組的自己?講白了是用「避免未來成為討厭的自己」的思維在選擇。但重要的是,為什麼我會這樣選呢?

正直、誠信

對我來說,這 40 項中唯一不可捨棄的就是正直。唯有這一項如果失去,我會認為我的人生面臨徹底的失敗,是連自己都厭惡的存在,而不只是過得很糟而已。

而誠信,我的詮釋是言出必踐。這不代表實踐的行動一定是好事,但我認為信守諾言是正直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其重要性不若正直。舉例來說,如果我的諾言違背了正直原則,我願意為了正直勉強的食言一回。

但為什麼不是選擇正義呢?我認為正義是一個群體的概念,但正直比較專注在我自己。即便我相當在乎正義,但我不認為其他人的正義觀會和我相同,因此我會先專注於讓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正義觀保持一致,即是正直的意思。

除此之外,「信任」也是跟這兩者有關的概念,長時間穩定的正直與誠信才能帶來信任。然而信任是果,正直與誠信是因,我專注在後者即可,何況我並不求別人一定要信任我。

智慧、好奇

智慧是個模糊的概念,可能包含了做出長期更佳選擇的能力、能提出重要的問題、能為重要問題提出具影響力的觀點、能夠啟發他人等等。而智慧始於好奇,那是追尋智慧的初心。

在選擇了正直與誠信後,我該怎麼在智慧與自由之間選擇?我想像一個有智慧但失去自由的人,像是 Stephen Hawking 或劉曉波;再想像一個擁有自由但失去智慧的人,或許是我那失智症逐漸嚴重但自由快樂的外婆,我情願我未來逐漸成為哪一種人?

這是個痛苦萬分的選擇,我猶豫的時間遠超過選擇正直與誠信,但最終我選擇了智慧與好奇。假若未來有一天我當真因為失去自由而感到無比痛苦,希望我也有足夠的智慧肯認那樣的自己。

自由

自由是我現在就非常重視的價值,包含了三個面向:能夠選擇、能夠不選擇,與能夠創造更好的選項。能夠達成越多的面向,自由的程度就越高。

跟自由有關的其他概念有「選擇、獨立自主、自制、積極」,他們有關但彼此不同。

選擇:這是個動作,而自由的一部分就是可否選擇。

獨立自主:這是自由的個人版,但和正直與正義的關係不同,我認為越多人自由確實是越好的。

自制:聽起來像是限制自己的自由,但恰恰相反,自制是自己的意識與身體能夠達成共識,這正是自由的特徵。如果一個人不自制,代表他的意識讓步給身體,讓自己的行動被非意識主導的外在環境給控制了。然而自制並不代表用意識控制身體,我不能很自制地都不睡覺,因此自制也必須奠基於對身體運作的理解之上,是在了解身心運作方式的前提下盡可能做主。像是覺察到自己正在吸一些如滑社群動態的 tittytainment 時可以停下來,或是接近半夜時關起電腦上床睡覺,這我也還在努力中。

積極:是掌握主動權的意識,是獨立自主的前提。

這些概念彼此交織成了以個人為出發點的自由,是人生的基礎之一。

那些沒被選上的概念

然而除了上面所提的,那些沒被我選上的概念又是怎麼回事?這當然不代表我就不重視負責、公平、關係、富足等等,只是若真得做個選擇,我情願活個擁有上述三者的人生。

然而那些沒被我選上的概念,真的是因為我沒有那麼重視,還是因為我已經擁有了而沒有意識到那很重要?例如家庭、快樂、有意義的工作,萬一我沒有這些,我得到的答案會一樣嘛?現在的我也不敢肯定。

我想我也無需現在就肯定,這只是 2021 年這一刻我的回答,或許之後我也會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