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今天最令我感到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終於找到滿意的新耳機。
我的上一支耳機是 JVC 的 HA-M750,於光華商場的加煒電子購買,一支三千算是入門級的款式,我卻非常喜歡。M750 擁有封閉式耳機的包覆感,低音超級重但不含糊,從我大二起一聽就是七年。
好景不常,一年多前耳機因不明原因接觸不良,左耳幾乎聽不見,等於無法使用。那陣子我都用螢幕喇叭撐著,反正平常也不是非得戴耳機不可,但就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如果我耳機可以用這麼久,音樂對我的影響又相當大,那麼去找支適合自己的耳機似乎也無不可。
自我下定決心再找一支耳機以來,已經是我第三度光臨加煒電子。現在加煒的門市已經搬到公館站,但因為上次的消費體驗實在太好,我根本沒多加考慮就決定再到加煒試聽。在這裡,只要有貨你都可以聽到飽,有網路、可充電還有廁所,聽完就走也不會有人攔你,專業的店員還會和你討論耳機知識,完全不怕你白聽。
第一次試聽時,篩選好幾支後我鎖定了聲海的 HD25 與杜比的 DT150,但我已經習慣不立刻做決定,於是想要回家把 M750 帶來比比看再做最後決定。第二次帶著 M750 來試聽卻大失所望,覺得這兩隻還是沒有 M750 喜歡,而 HD25 可是要價六千塊呀……回家後我決定乾脆上網再買一隻 M750 就好,沒想到這支根本已經賣到斷貨,買都買不到了,哭阿😂
隔了一陣子後,今天我決定再給一次機會,第三次帶著電腦來試聽,終於找到令我滿意的耳機:AKG 的 K182。不過一支新耳機剛買回家時表現通常沒有試聽的好,因為耳機的振膜邊緣還比較硬的緣故,這就需要一個稱為 run in 的步驟,也就是讓耳機暖暖身。經過 run in 的耳機就像穿了幾天的鞋子一樣,會從些許生硬慢慢變得合身,而那也是耳機開始拿出穩定表現的時候。
買到滿意產品的方法
回顧這次的購買經驗,我發現作為買方的我如果想順利買到滿意的產品,有幾個地方可以調整。首先做的不錯的是一開始就明確說出我要的規格,進門就先說我要封閉式、耳罩式、預算 5000 且希望偏重低頻。專業的店員馬上問了我都聽什麼歌,我進一步描述是在家聽金屬樂,一次可能兩到三小時,店員這才開始推薦我口袋名單。之後也要記得除了規格外,先從自己的使用情境與需求出發,才比較容易找到好的產品,不然就只能依賴店員通靈了。
另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去相信店員的專業,不要被刻板印象限制住。其實我非常訝異我最後會選擇 AKG 的耳機,因為這個品牌一向以優美的高頻與女聲見長,和我喜歡低頻狂轟濫炸的方向完全相反。第二次試聽時店員讓我試了 AKG 的 K371,我一聽並不喜歡,就請店員不必再拿 AKG 的耳機給我,就這麼錯過這支 K182。這次是因為我並沒有提到不要 AKG,店員拿這支給我後本來還半信半疑,一聽傻眼,這不是我認識的 AKG 啊!簡直太棒了!
這也讓我覺得,無論在做什麼樣的測試,要多給選手一次機會。在試聽的過程中,即便多數的歌曲都是這支 K182 勝出,偏偏在測我很愛的樂團「陰陽座」時這支耳機表現慘不忍睹。如果我一開始就是拿陰陽座的歌來測,那是不是我就會直接刷掉這支耳機呢?
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我第一輪正是只用 Opeth 的 Ghost of Perdiction 前十秒來測,第七秒炸出來的歌聲不夠爽的話就直接刷掉了。雖然篩選很快,但或許也有不少遺珠之憾。既然試聽的成本不會很高,那麼多用點心找真心喜歡的那一支也很合理,希望我未來如果有機會面試新同事時也記得這一點。
賣到客戶滿意的方法
而作為賣方的加煒,也有許多我值得學習的地方,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誠意十足的體驗店。如果是高頻低價的消耗品就算了,耳機這種要陪我很久的物品,我當然希望找到理想的那一支,而如果沒有很安全的試聽環境,我可能根本不會選擇在這裡消費。尤其是在試聽完後,我搜尋網路上雖然有更便宜一些的電商貨,但還是決定當場下單,當成感謝加煒耐心讓我試聽多次的回報。
就這點來說,我相信有很多顧客是來白聽完就走了,就像我去逛誠品時不會買書一樣。但也難說會有像我買耳機一樣的人,不僅每次買耳機都回頭來找加煒,很少推薦店家的我也願意推薦他們。這樣真的划不來嗎?只能說每家店的經營理念還是不同的。
其次是店員神妙的比喻讓我大開眼界。作為設計師,有時很難找到適當的辭彙向客戶描述我預期設計的方向,尤其在只有草圖的時候,客戶不見得有辦法想像成品是否是他要的。然而對於更加抽象的音樂,店員可以在不親自去聽顧客耳機的情況下,用微波食品與餐廳菜色來比喻藍芽與有線耳機的差異,以及用視覺來比喻高級器材帶來的預期。比方說用更好的耳機可以想像成更高的影像解析度,但不會影響你分辨出不同顏色,形狀也不會不同。
如果聲音做得到,眼見為憑的視覺一定也可以吧?因為視覺是一種感受,轉換成聽覺或味覺時往往也有相對應的感受存在,用更多的參數去比喻或許有更多機會可以讓客戶感受到我的想像畫面。這麼說來,如果用生魚片料理來比喻的話,我們內容架構重塑的服務就像是直接用更好的食材,模板設計就像美麗的雕花與擺盤,而排版設計則是一套好的餐具、讓顧客順利享用這道料理,不會看得到吃不到。這比喻是臨時想到的,顯然不是很成熟,但有個開始才有調整空間嘛~~
第三我覺得有趣的,是加煒店員嘗試 upselling 的說法。在我選出 K182 時,店員喃喃念著這支其實沒有很貴 (售價 3900),轉身拿出另外兩支耳機對我說,假如你會喜歡 K182,又有空試聽、不急著走的話,來試試這兩支吧。這些話如果沒有「這支其實沒有很貴」那句的話,簡直是太棒了,因為在我聽來,明明知道他要 upselling 卻沒有任何反感。畢竟當顧客說預算 5000 時,就算無情推薦要價 6500 的耳機,聽下去如果顧客真的喜歡,搞不好還真的咬牙把預算捏上去,那就成了雙方皆大歡喜的成果。
當然店員也很可能沒有銷售分成,他只是想在我預算內幫我找到最棒的耳機。他看我預算還有空間,說不定另外兩隻我會更滿意,就向我提出建議。雖然在試聽後我不喜歡那兩支,店員也很乾脆地說,那就是 K182 了吧!沒有任何惋惜或強迫之處,好感再加分。
我不會去臆測店員是否有銷售分成,但我一定會學習他的說法「如果你喜歡這個,那麼不妨來試試另外這些」,完全就是根據顧客喜好來推薦產品的專業形象,一點反感都沒有。就算超出預算,也可以大方承認「這支雖然超過預算一些,但根據你喜歡的方向,我會建議你來試試這支」。如果當下因為預算被拒絕也沒關係,說不定下次顧客存到錢就來買這支了。
而最後,即便我已經刷卡,讓我再加上一層好感的是極為乾脆的維修保固方式。店員給我產品保固卡後,說一年內只要帶著卡和耳機來都能修,不用保留包裝,也不用發票。我想會需要維修的狀況並不多,但以耳機這種有衛生考量的產品,這麼乾脆的維修保固方式也是讓我佩服。
作為對比,智選家的保固貨退貨條例就比較嚴格,拆封使用就無法退貨,要維修還要寄去給工程師做檢測,判定有問題才會處理。當我另一支藍芽耳機壞掉,雖然在我好好談談後還是換了一支全新升級版耳機給我,但也是費了我一些功夫,好感度就輸了加煒一截。加煒寬鬆的維修判定當然有其成本,但這樣真的划不來嗎?我想也不見得。
爽聽!
總之我戴著新歡 K182 寫下了這些,也同時發現我的桌電音效卡表現欠佳,慘輸 MacBookPro,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啦~ 糟糕的是開始分辨得出錄音品質比較差的音樂,似乎也不是件好事😂
沒想到去買個東西莫名也想到這些有的沒的,但就覺得很有趣,說不定這些觀察能回頭改善我自己的做事方法。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種印象深刻的購物體驗呢?也想聽聽你的經驗分享!
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