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關鍵現場,拼湊真相
到底當初在中研院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後來的發展與想像中完全不同?現在看來的確那時已經有些蛛絲馬跡,只是身在其中的我未曾察覺。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1-07-24

Hi,

在上週的第一封信後,收到了好幾位朋友的回信、訊息或語音交流,真是讓我又驚又喜,太感謝你們了!

特別的是,其中收到了「黑底白字閱讀後有部分殘影」的回饋,因此這回把底色往深灰色調整,看看是否有所改善。這也意味著這份電子報不只是由我撰寫,更是我們共同交流創作的成果。

拼湊真相

這週花了不少時間寫好了「化學與未竟之夢」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也是故事中最關鍵的轉折部分。相較於第一篇用一千多字寫了高中三年,第二篇用兩千多字寫大一大二兩年,這次我用了三千多字來寫那短短兩個月的經歷,描寫的解析度提升了不少。

為了盡可能地還原現場,我回過頭翻閱了我當時所有的日記、實驗記錄、每週實驗報告,以及與老師的信件,甚至是中研院附近 Google Map 打上星號的位置。多虧了這些紀錄,讓我的記憶補充了不少細節。

然而這也導致這篇文章寫起來特別慢。我有個無法控制的小毛病,凡是想起令我尷尬或痛苦的記憶,我會驚叫一聲後瞬間斷片,腦袋徒留一片空白。這個神秘的機制保護我不受過去太痛苦的記憶糾纏,然而特別美的部分也因此難以觸及,似乎世事總是難以兩全呢……

總之在分段慢慢寫之後,這一篇終於完成了。不只是一段經歷,也是個解謎遊戲。到底當初在中研院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後來的發展與想像中完全不同?現在看來的確那時已經有些蛛絲馬跡,只是身在其中的我未曾察覺。不知道你是否能發現它們呢?

我是覺得這篇文章到 Matters 看會比較好讀,不過說不定也有朋友喜歡直接在電子報中把全文看完,這邊我就交給你決定吧~

我會建議由下方的按鈕前往 Matters 好讀版,不過等不及的話,我會把全文放在「近期作品」後面,也歡迎和我分享一下你比較喜歡什麼方式,我會據此調整以後寄給你的作法喔!

閱讀好讀版


近期作品

和之前直接附上整個作品相比,我另外製作了一些背景湊成方形格式,作品是中間的部分,這樣感覺還蠻有 fu 的~

自己講哈哈,這次真的超中二,我還怒設成自己的手機桌面(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