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速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嫉妒是因為有傷痕、總要承認事情已經發生
這星期意外解鎖了之前不曾想過的成就:我的 Overwatch rank 打上白金啦~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2-04-09

Hi ~

連假過後幾天又可以休息一下,不知道你過得如何,是否也平安呢?

雖然確診數仍在攀升,目前指揮中心的方向看起來明確不少,論壇上的討論似乎也不到非常恐慌。希望這一波過後,臺灣面對疫情的方式能成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於是我就上網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防疫險可以買,果然許多之前可供購買的險種現在已經停售了。如果還買的到的話,理賠條件想必也沒有之前那麼好,不過感覺是可以買一點放著。不知道你是否有買防疫險呢?如果有的話可否推薦你覺得不錯的產品給我?

除了疫情之外,這星期意外解鎖了之前不曾想過的成就:我的 Overwatch rank 打上白金啦~

晉升白金仔的反應是趕快截圖

雖然實況主都把聊天室觀眾稱為 Plat (Platium,白金階級)代表很爛,但在玩了幾年以後我終於也是個白金仔了。之前覺得白金玩家很強,應該打不上去,還真沒想到有這一天🤣

不過暴雪遊戲的階級分很多,在銅牌、銀牌、金牌與白金之上,還有鑽石、大師、宗師與「前 500 名」等更高階的階級。身為休閒玩家,我是不會想一直往上打,可能就順其自然吧~

或許就是因為順其自然,升階時才特別開心,好像撿到一樣。但說不定這只是一時運氣、靠著隊友 carry,之後就會憑實力輸回金牌了 KEKW

反正等掉階後再跟你說一聲?

柏儒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雖然我不喜歡把轉念當成世間問題的終極解答,但想起以前某次戰繩訓練的經驗,卻不得不承認轉念的強大。

「戰繩」是兩條類似拔河用的粗繩,因為頗具重量的關係,甩動需要不少力氣,通常用於訓練耐力。當目標同樣是甩動戰繩 30 秒,兩種的思維框架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次 30 秒,我想的是撐到時間結束。倒數 10 秒時雖然已經很累,但還是咬牙甩動戰繩,時間到時就力氣放盡地倒下休息。

然而在第二次 30 秒,不知為何我突然對自己說:「現在遊戲規則是甩最多次戰繩,時間只有 30 秒,挑戰紀錄吧!」果然,這次的訓練體驗完全不一樣。照理說,第二次訓練會比較累,然而這次的甩動次數更多了。尤其是倒數 5 秒,為了把握最後時間刷新紀錄,根本是發了瘋在甩。

有趣吧,訓練內容明明一模一樣,只差在兩種不同的思維框架。

第一套遊戲規則是撐到時間結束,是一種耐力挑戰。在這個遊戲中,時間是你的敵人,你必須咬牙等待,直到時間過去。換句話說,你只是在努力忍受一個痛苦的情境,而且什麼都不能做,唯有等待,那遊戲體驗當然是差到不行。

而第二種規則是挑戰最高紀錄,是刷分挑戰。在這個遊戲中,時間是你的資源,你必須把握時間累積最高分數。這是個鼓勵主動出擊的遊戲,你的每個動作都有意義,每次努力都能累積分數。在這樣的規則下,努力看起來自然而然,因為我只是想刷新紀錄。

努力真的只是一種心態嗎?還是可以透過改變遊戲規則來促發努力?

在遊戲化成為顯學的那幾年,似乎只要透過幾種遊戲要素,就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就連看似固定的肉體力量都能受思維影響,因為短時間內的神經活化能夠改變其他神經的敏感度,甚至是神經徵召的效率。

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我們以為工作或人生中的鳥事不可避免,就像第一套遊戲規則一樣撐在那邊別無他法,這真的沒有任何改變的餘地嗎?還是說,有機會用轉念的方式來玩一個更好的遊戲?

雖然我不認為轉念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有些事情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能用好玩來當動力,為什麼偏要用恐懼呢?


不要錯過只想把事做好的念頭

看到這篇貼文,覺得十分有趣。藍弋丰提出了一組對比,講述熱情之人與理性經濟人的差別。

一個充滿熱情的作者(這裡指他自己)願意不要命的研究資料,即便從時間成本上算起來已經大賠也無所謂。這些花下去的時間其實是在做研發,當作者下次要寫類似領域時就輕鬆多了。前期看似賠本,其實是投資自己。

相對的,另一個精明的作者會精算投資報酬率,要在給定的時間內賺到一定量的稿費,否則就不值得做。長期下來,發展並不如前者好。

或許真正的關鍵是,那些看似賠本的部分是否是一種研發?是累積了無形資產,還是只是在瞎忙?但在那些研發成果能夠變現之前,看起來就是在瞎忙吧……也許正是因此藍弋丰才特別強調「真正的熱情」很重要。

我並不能肯定熱情的本質是什麼,也不確定那是否會消逝,或只是定義問題。不過這篇文倒是啟發我:看似賠本的行為,並非真的都那麼笨。

我自己也是會精算時間成本的人,也常據此判斷我該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專案。這本身或許不是問題,但總是用這條唯一標準來評估工作,就可能錯失許多長期投資,而那正是長期高報酬的來源。

我暫時還無法分辨累積是否有意義,我想那和目標也有關係。但是至少,不要錯過每次只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念頭,即便那看起來不划算。


嫉妒,是因為有傷痕

晚上滑 IG 時忽然有種異樣的感覺,總覺得這感覺跟嫉妒有點像,莫名的討厭。雖然對方可以說是在炫耀,大抵上來說是運氣不錯,不過那似乎也不關我的事才對。後來想想,是因為我自己在同一件事情上並沒有類似的運氣所致。

鄉民都說會嫉妒別人只是因為自卑,但我並不特別覺得自己算是自卑的人。說不定這是要看議題的,只有某種類型的人或事件才會引起我的反應,而那很可能跟自己過去的不幸有所牽連。

嫉妒不見得源於自卑,而是因為自己有傷痕。這傷痕是自找的,還是運氣不好,並不知道,總之創傷經驗就在那裡了。而某些事件觸動了這個傷痕,才有後面的嫉妒情緒。


弒魂者

今天玩 Cyberpunk 2077 時,艾特提到了荒阪企業最惡名昭彰的軟體:弒魂者(soul killer)。如果要分離兩個扭結在一起的人格,需要利用弒魂者將意識與記憶以資料形式儲存,並打碎重組,類似格式化。然而在重組之後,意識與記憶會以資料的形式保留,剩下的一切都會消逝,例如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那套程式叫做弒魂者。

這我就覺得有趣了。我認為人們所謂「生命」本質上等同意識加上記憶,但在這兩者之外,還有靈魂存在嗎?不知道後面的劇情會給出什麼樣的闡述。

或者說,打從我這麼想時我就已經沒有靈魂了,可憐哪XDD


預排工作進度,跟著放連假

這次連假感到很侷促的根本原因,是以為生活節奏不必因為連假而有所改變,但實際上需要。家人會改變,連帶也會讓我受到影響,因為我已經不是一個人住了。

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在連假前預排好那幾天的工作,連假期間就先跟著家人的作息走,才不會需要在比平常更困難的環境中工作。


外在實感

在看一些關於 MBTI 的 youtube 影片時,youtuber 提到的「外在實感」是個蠻有趣的概念。

自己沒有特別信 MBTI 這套方法,就像心理學上許多的分類法一樣,頂多參考參考。在許多非正式的測驗中,我測出來都是 INTJ 這一型,而 youtuber 提到這型最缺乏的能力是「外在實感」。

影片中並沒有詳細談到那是什麼,我聽起來類似「當下對外界的五感知覺」。這麼說來我的確並沒有那麼在意瞬間的感知細節,就像空間中佈滿的各種形狀與氛圍,我會用笛卡爾座標系去理解,但座標系的確只是理論與理解框架,真實存在的依然是那個空間。

我想外在實感強的人,應該會很在乎活在當下那一類的說法吧?用即時的感官訊號來替代真實,並安撫自己發狂的想像力,斥其為假。這意外延伸出一些知識論問題,我們用感官得到的資訊可以被認定是真的嗎?想像的事物一定是假的嗎?有些真實存在的事物,只要不去想就不會是真的嗎?

還是說,在乎知識論的啟蒙時代早已褪去,現在是後真相時代呀,活在當下好嗎(???


承認事情已經發生

下午接到客戶留言時,大意是風格想要再更澎湃震撼那類的,心態差點炸裂。畢竟風格這種事早期就溝通好,成品也通過驗收了,現在做到後面了才又跟我說風格要改,這改起來成本大到不行。後來去健身房拿槓鈴出氣一番,才漸漸開始聚焦於處理方式。

後來發現,其實處理情緒的第一關鍵在於承認事情已經發生,it is what it is,接下來才是處理吧?

說起來很好笑,以前我不理解到底為什麼有人會想要否認現狀,否認是會改變現狀嗎?但我回想事發當下我的念頭:「前面都說沒問題了,後面又有問題是怎樣」、「是不是哪位主管又在那邊出意見了」,其實本質上都是意圖否認現在的問題,希望問題根本不存在。

假的,是我眼睛業障重!

不過後來想到「等等,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客戶不會閒閒沒事跟我說這個吧,這對他沒好處阿」,漸漸就承認了問題的存在。這時好像就不太需要什麼情緒處理的技巧,就直接進入問題解決模式了。當然不是說情緒直接消失,而是額葉皮質開始佔上風,開始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問題該如何處理。

不知道這個「承認事情已經發生」的動作能不能用什麼條件反射來觸發,避免我在否認階段待太久。


該不該外包

該不該外包,背後是效益跟脆弱性的取捨。

專業分工看起來好像符合比較利益的原理,但外包最大的成本並不是錢,而是彼此的依賴會增加,風險也會上升。就像我們都學過的香蕉共和國,平常專心種香蕉,但在香蕉暴跌時就會陷入困境,或是油價暴跌時委內瑞拉經濟直接去死一死 。

這之間怎麼拿捏呢?核心競爭力與研發幾乎是不可能外包的,也不該外包。而替代性較高的任務,尤其在自幹不具比較利益時,的確值得一試。

至於自己比較不擅長的瓶頸環節,我還是比較希望自行研發學習。這不是因為成效一定更好,而是不希望出現自己完全無力插手的脆弱環節,那樣風險太高了。這裡自行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要完全自幹,而是能自己做一些之餘,至少具備基礎知識來判斷未來的合作夥伴是否可靠,以及了解衡量表現的方式。

就以家務清潔來說,我曾經買過兩小時的服務,但只請對方刷廁所。對方覺得十分奇怪,但我也的確只有廁所要刷,那麼就是付最低時數兩小時來請他協助。最後對方不到一小時就幫我清好,還順便教我兩招維護的技巧,我也對整個合作十分滿意。

那次也讓我發現,其實清潔人員比較希望接高時數、大範圍的清理工作,這種大單一天只要一兩趟就可以賺夠錢,對他們而言比較理想。相對來說我比較重視效率,也是個有趣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