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速寫:用打掃總結一週、入口即化的文章、公開的心魔
我們每天刷牙洗澡自然而然,排泄、睡覺也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囤積症其實是一種心理便秘吧?愛上了記憶的殘渣,但其實早該沖掉了。
Richard Lin 林柏儒,2022-04-19

嗨!

從前我就很好奇,為什麼多數我訂閱的電子報都在週二出刊呢?這是某種約定成俗,還是週二的開信率真的特別好?

之前我用簡報藝術烘焙坊的電子報做過 A/B testing,工作性質的內容在週五晚與週末出刊的開信率很差,但週二、三、四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這封的電子報雖然希望像朋友在週末約吃飯,但那似乎不一定是你習慣看信的時間。

之前我通常週六下午寫完後就發布,不過反正信被你看到時才有在互動,所以即時性似乎沒有那麼重要。總之來試試看週二發佈吧,這樣我會預先寫好好排程,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同。

但實際上應該也會是星期一寫好,星期二發佈啦~總是想拖一下🤣

柏儒


用打掃總結一週

忽然發現自己有個很像「清理資源回收桶」的小習慣。每個禮拜天下午,我總會安排一小段時間,用於打掃房間、整理桌子、洗衣服與幫植物澆水,也會清理信箱、瀏覽器分頁與下載項目資料夾。清理完畢後,看著乾淨的房間與電腦,感到一陣清爽。

之前沒有這麼做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累積許多代辦事項。無論那是信箱中的一堆信,一堆沒看的瀏覽器分頁,一堆沒寫完的筆記,放在那邊就是礙眼。就像一天沒洗頭一樣,總是覺得不夠乾淨舒服。一但累積太多了,要清理起來也要花不少時間,就想乾脆通通刪掉吧,眼不見為淨。

自從看到 Gipi 重啟新局的觀念後,我就把清理儀式固定安排在禮拜天下午,感覺真的很棒。晚餐後可以在乾淨清爽的實體/數位空間中為下週的工作暖身,隔天星期一自然有種「ok,一切就緒」的感覺。

我們每天刷牙洗澡自然而然,排泄、睡覺也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囤積症其實是一種心理便秘吧?愛上了記憶的殘渣,但其實早該沖掉了。


入口即化的文章

文章能不能像高級牛排一樣,很香但入口即化?總覺得想把文章變成乾貨是一種迷思,現實生活中誰會直接吃乾貨啊……

cooked meat on tray

相反的,文章很水就一定不對嗎?這也要看是什麼水。如果只是稀釋內容衝字數,那自然不好。但如果是讓太硬的內容緩和得恰到好處,令人得以下嚥,那又有什麼不對呢?

有具體的脈絡與多重感官資訊可以讓人學的更好,情境鋪陳就是這種作用吧?


公開的心魔

其實我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寫行銷貼文對我來說會這麼困難?明明電子報可以一次寫這麼多東西,更短的貼文卻總覺得障礙,到底是卡在哪裡呢?

這麼說來,「公開」這回事對我來說一直是很困難的,但似乎又有不少時刻要這麼做。我想應該是卡在心態沒有建立好,而不是技術面不會。

如果要說為什麼公開困難,我直覺想到的是:覺得自誇很噁心。一個人公然在網路的廣場上吹噓自己,這畫面簡直不忍卒睹。但是寫行銷貼文不需要自誇呀,只要老實交代自己服務的價值就可以了,或者單純分享我的研究成果,這些都離自誇很遠。

而從價值面來說,如果銷售的心態是把價值傳遞給有需求的人,那麼行銷貼文至少要讓別人知道我這裡有解決方案吧,這不必自誇就做得到。更何況,自誇的寫法不一定能夠帶來更多信任,要找的是適合潛在客戶的溝通方式。

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反例是,我的電子報中並無自誇成分,但我也不想隨便公開,因此覺得自誇噁心實際上和是否公開無關。那為什麼電子報也不想公開呢?直覺上這讓我很沒有安全感,或許正在接近核心。

缺乏安全感

說起來也蠻好笑的,我大學時是英語演講社的社長,用我不那麼熟悉的語言公開對觀眾演說一點問題都沒有,為什麼會擔心公開表達呢?一個原因可能是我看得見這些觀眾,他們並不是雙手環抱、翹著腳等著挑我的錯,而是對我的內容有興趣,並會用表情與眼神即時回應我。相對的,我看不見網路上沒回應我的觀眾,我並不知道他們怎麼看我。

但這重要嗎?明明我也錄 youtube 影片,甚至拍過完整的線上課程,這都不影響我公開向網路上的同學講課。鏡頭並不會給我回饋,但我並不害怕鏡頭。

在這兩個對比中,其實關鍵處已經隱然浮現:安全感存在環境的氛圍中,而不是我自己身上。

大學時的社團是個充滿支持的環境,大家接受犯錯,也對彼此據實以告,在這個過程中精進彼此的能力。而攝影棚中有同事協助導播,講得不夠好就果斷重錄,最後殺青的成果通過同事的品質把關,這也讓我感到安全。

但我並不對一般的網路環境感到安全,尤其是社群網站。我們可以鎖好友不是嗎?是的,但隨著所謂「好友」越加越多,也跟公開差不多了。好友之後還可以鎖留言,甚至區分摯友,再不行還可以創小帳啊!這樣分割安全疆域雖然可行,但顯然無助於公開發表。

而我想進一步問的是,這個不安全感到底怎麼來的?在我覺得不安全的環境中發言,會導致什麼讓我覺得害怕的情境?

害怕尷尬

其中一個是尷尬。尷尬可能是我最害怕的情緒之一,害怕到只要一回想起那種情境就會瞬間切斷記憶,還經常會叫出聲。和羞恥不一樣的是,尷尬只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是一種難以處理社會關係的狀態,並伴隨著尊嚴的喪失。

我最怕的還不是被笑,因為不會真的有人笑,至少我沒有遇過。我更怕的是毫無回應的冷漠,讓我看起來是個聲嘶力竭、想譁眾取寵卻得不到關注的可悲小丑。

天哪真可怕,太尷尬了。

會有這種感覺,也是因為我認為博取關注並不是可取的,尤其是用不正當的手段。但博取關注真的不可取嗎?如果能讓大家關注重要的事,這無疑是好事吧。這麼看來,博取關注是手段,而好壞則由目的定奪。

更何況,吸引注意力跟奪取注意力並不一樣。吸引是一種引導,是一種願者上鉤的拉力;奪取則是一種暴力,意在掠奪其他人的稀缺資源。但對於訊息的接收者而言,或許只有是否反感的差別而已。

窺探之眼

另一個讓我感到十分恐懼的,是窺視的目光。

我有些朋友喜歡窺視別人,但不喜歡被看見。即便我們保持不錯的關係,但這還是讓我感到極不舒服,彷彿躲在陰暗角落中默默收集素材,等著有天刺我一刀。

可是我自己也有類似的行為。我並不會特地去搜集別人的隱私,但我只看不說的話,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也和這種人差不多。假如我有在其他地方議論他人,那本質上可就一模一樣了。

就像這陣子多米評論聶永真作品的事件,我也在某個設計師社團酸了一句「這篇比原作其他行銷貼文的流量高好多喔,到底是可撥還是計畫通」,事後感到後悔。

雖然說多米先手開噴,噴的理由又站不住腳,被嘴回去也是活該。但我需要去嘴他嗎?我可能是想和其他人一起出氣,但我沒有直接到粉專回應多米,而是在設計師社團和其他人一起酸,這算什麼?我不該當會做這種事的人。

我害怕別人窺探,是因為我會窺探,所以我知道別人會窺探,隨時有人在窺探。

陰影就在我自己身上。

成為配得上的人

一句影響我頗深的話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如果我不想要發言毫無回應,那我要先成為一個值得回應的人。這不僅要有吸引力,也要言之有物,或是引起討論的興趣。

此外,一個值得回應的人,本身不會是個冷漠的人。如果一個人總是不出聲,鮮少回應或讚美別人,誰會想回應這樣的人呢?像海豹一樣總是潛水,浮上來只為曬,又有誰會喜歡這樣的人?

願意公開發聲的人,自然不是只會窺探的人,更不是會背後議論他人的人。要嘴就公開嘴,不該開口就不開口,知所分寸,也為自己的言論負起全責,這才是我想成為的模樣。

我認為社群網路不安全,是因為我只想自保,本身也推動了不安全的環境。而想要營造更安全的環境,除了朋友限定以外,更應該從自己就當個讓別人感到安全的人,進而讓更多這樣的人接近我,安全的環境才由此創造。

一萬次感謝的留言

在行動上,我想就從給人簡單的小讚美開始吧。就像《獵人》中的尼特羅會長,年輕時修煉一天一萬次感謝的正拳,之後拳頭捨棄了聲音。我當然不可能一天就留言一萬次,但養成習慣之後,有一天真能累積到一萬次感謝的留言。

這不是要感恩師父讚嘆師父,而是對於讓我深受啟發的內容,以往我可能只是開心收藏,之後我想再多留言一句話,感謝好作者創作了好內容。對於值得感謝的人,不吝於出聲感謝,或許是最簡單的回應了。